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海外优青|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诚邀全球英才依托申报

Author:Time:2023-02-13Hits: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正面向全球大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学院拥有:

  • 国际化师资队伍(现有师资50%以上具有海外科研经历);

  • 国际化、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和平台(多级别国家、地方科研平台支持);

  • 经费、场地等软硬条件支持(政策支持+专家团队指导),助力青年学者全面发展;

  • 优质的生源条件(本科新生录取分数线位于学校前列推免研究生优质生源比例99%);

  • 国际化学术氛围和自由的学术发展空间。


我们期待从事以下(但不限于)研究方向的您与我们一起,投身科技创新,参与国家发展,共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学科:

  • 通信工程

  • 信息工程

  • 人工智能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元宇宙

  • 医工交叉

  • 数据科学


项目介绍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3年继续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资助模式

资助强度:100-300万元。

资助期限:3年。


申报条件

(一)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3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3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2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二)限项要求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工作待遇

1.薪酬待遇

提供事业编制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对优秀人才实行基础年薪制,另可享受科研绩效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

2.职务职称

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入选者可以申请教授(研究员)岗位;

3.科研条件

提供充足的科研场地和科研经费、单列研究生指标;

4.住房待遇

提供优厚的安家费与购房补贴或人才房

5.子女教育

学校附属幼儿园、中小学均为省级示范学校,可保障子女优质基础教育;

6.配偶安置

根据具体情况,学校可协助推荐、解决配偶工作;

7.生活服务

学校拥有医疗水平全国一流的武汉协和医院、同济医院等多家附属医院,能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保障,在学校梧桐语问学中心打造人才之家,提供全方位服务。


应聘方式

使用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注册并提交简历,同时抄送简历至邮箱:zhangjiani@hust.edu.cn。网址:http://dhlt.hust.edu.cn/index.htm。


学院概况

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始建于1960年,办学历史悠久,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二个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同名称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点,拥有对应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在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我院通信工程学科排名全球第九,国内第7。学院设有3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都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科研实力雄厚。学院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绿色通信、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图像图形与多媒体处理技术、信息安全与防伪技术、辐射特性与电磁目标探测等方向上的研究在国内外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学院将以“感知+智能+通信”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战略架构,整合三个二级学科的师资队伍资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下一代无线通信、工业大数据技术、区块链与网络安全、感知科学与智能计算、通信专用芯片、脑认知与人工智能等6个方面持续发力,构建一支能顶天、可立地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家队伍,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形成一批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科技攻关成果。近年来,学院在面向 5G 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科技前沿、人工智能中的视觉感知核心问题、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突破防伪鉴伪、城市火灾、地震灾害等威胁国家金融、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难题等方面积极科研攻关,科研成果硕果累累,2019年,学院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学院现拥有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绿色宽带无线通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湖北省智能互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天地一体化工程实验室、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数据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基地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参与建设了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下一代网络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科技重点实验室、消防与应急救援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研究基地。

各类人才不断汇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8人,含教授(研究员)3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9人。有IEEE Fellow 1 人,IET Fellow 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获得者 7人,省部级人才计划项目获得者 7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5人。获批 2 个湖北省创新团队、1 个湖北省名师工作室,30 余人次在全国各类型教学竞赛中获奖。先后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中梁、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山、赵梓森、于全、加拿大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沈学明、王舟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为电信学院兼职教授或顾问教授。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电信学院迄今已培养本科、硕士和博士18000余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朱中梁院士,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原院长黄晓庆,2010年和2014年胡润百富榜上榜者、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UT斯达康公司董事长卢鹰,Foxmail创始人、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创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及电商导购平台“米折网”的张良伦(入选2013年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名单)、柯尊尧和军队中多位将军等一大批国内外各领域的精英和骨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学院办学的鲜明特色。学院最早在学校开办实验班(信息类数理提高班),2001年设立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2002年创建“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Dian团队),2006年创办基于项目的信息类专业教育实验班(种子班),是本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入选首批国家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院学生团队连续年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多次获“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等奖项。

国际联合办学和留学生培养在我校独树一帜。学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澳大利亚乌龙岗大学合作办有中英班、中美班、中澳班等,采用2+2、3+1等灵活的办学形式,双方联合培养,互认学分。在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生国际交流”指标评估为全国第一。学院是我国首家整建制开设全英文授课来华留学生本、硕、博学历培养的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全英文授课项目是商务部高端援外项目中唯一获批的信息类硕士学历项目;牵头成立全校唯一的华中科技大学来华留学大工科教学基地;。目前在校的本科及以上的留学生居全校工科院系之最。


联系方式

请有意申报的学者尽早与我们联系,学院将提供优质的海外优青项目交流咨询服务

联系人:张老师

邮 箱:zhangjiani@hust.edu.cn

电 话:+86-27-87792776

学院网站:http://ei.hust.edu.cn/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十七楼  电话:027-87792776  领导邮箱:husteic@hust.edu.cn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